只记得那时,我按下了 HTC U12+ 的 Edge Sense 2 感应钮,突然间,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一连串究竟是命运的安排,HTC手机的纠葛,还是上天的捉弄呢?似乎在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让我们看下去....
HTC U12+ 坚持挑战无极限
是的!HTC 推出了今年的旗舰机种 U12+,强大的硬体元件以及诸多新颖设计,搭配 DXOMark 影像评测网站给予拍照106 的高分 (加上录影则为平均103分),俨然成为现今搭载双镜头手机中,照相分数最高的一位。(仅次于三镜头 Huawei P20 Pro)
此高分也让 U12+ 正式上市后,吸引不少关注目光。尤其是喜爱摄影的捧油,无不蠢蠢欲动,想看看这国产品牌手机能将影像品质提昇到哪个阶层。
看到了 Mobile01 与 HTC 所举办的活动:【抢先试用】挑战无极限《HTC U12+》单手打造大师级影像、摄影鉅作!
刚好报了名,恰好被选上,幸好来试用。主要想体验看看,在 HTC U12+ 这狭小机身中,伴随科技的演进,是否能让消费者使用上更加便利,亦同时能快速获得高品质的拍摄照片或是影片以利分享或是保存。
很快的,下班回家时,在门口踢到了一包东西(老梗!冷~~~快送回警局)这不就是那无限宝石 HTC U12+吗.....
活动小组手脚真是快,让我没有丝毫喘息的时间!看看外观,2018年台湾製 Made in Taiwan,各项重点功能说明都相当仔细,让人一目了然!
拿起刀片,手起刀落!把它俐落的分解了,快来看看里面有些什幺,打开外盒之后,发觉下面夹层没有偷放钞票(可惜)。映入眼帘的是 U12+主机一支,USB 旅充接头,Type-C 充电线和超级优质的 HTC USonic 主动抗噪耳机。外盒标记了这支手机搭配 6GB RAM/64GB ROM 红色 HTC U12+,整体看起来一切是这幺的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
将全部的内容整个排起来!排起来!
说明书,保证卡,VIP会员专案小册子,旅充、TYPE-C USB 传输线、TYPE-C 介面 HTC USonic 主动抗噪耳机、替换用耳塞、退卡针以及特别附赠的硬质透明保护壳,一切是这幺的齐全,该有的都有,没有的绝不出现。(真的没有偷放钞票阿~叹气)
细看手机本体以及附赠的硬质透明保护壳,为了 Edge Sense 2 以及首次亮相的按钮 数位式感压,保护壳并不像一般保护壳会将手机四周包围起来,可能是怕影响感应的灵敏度,因此直接将左右边镂空,方便使用者能感受到新设计的按键触感。不过保护壳厂商可能得针对这方面做改善就是。毕竟以压力大小来作为驱动按钮功能,中间若有阻隔势必影响正确率。
附赠的变压器支援 5V/2.5A、9V/1.7A、12V/1.25A 的快速充电模式,另外附赠的超级优质的 HTC USonic 主动抗噪耳机,搭配 HTC 调整设定聆听后,发觉以前那些手机附的耳机是不是坏了。连我这种木耳都听的出来立体声临场感十足,有惊喜到!
接下来当然是先观赏一下外观,看看有没有刮痕,使用痕迹,避免要还回去被 highlight。龟毛仔细的检查过后,嗯!这应该是市售版,不是被多人使用过的测试工程机,所以本次试用就跟一般大众购买的一样,没有特别好坏,如果人品不好,说不定也会中奖。但我人品一直以来都很好(铁齿)!
这次 HTC针对 U12+推出了三种颜色:黑、红与透视蓝三种配色,机身背面使用 U 系列的四曲面 3D 水漾玻璃设计,就是潮,就是亮眼。
这次的测试的颜色为红色,跟家人的 U11+ 豔阳红比起来,U12+的红其实会随着光线折射后会带有黄色出现。简单来说:就是钢铁人配色!(红+黄)
来看看手机四周:
底部:收音麦克风、TYPE C 连接埠(支援 QC-3.0 并符合 IP68 防水防尘标準)与 HTC BoomSound HiFi 喇叭。
左侧:三选二 SIM 卡插槽,支援 4G LTE 全频 4G+4G 双卡双待,VoLTE 与 VoWiFi 功能。
右侧:音量与电源键 (非实体按键,而是与机身一体成形,使用 数位式感压 驱动按下与否 )。
上方:收音麦克风(本次收音麦克风总共四个,机身背面上下两个,手机上下方各一个,如此 360 度 3D Audio 全方位再加上听觉焦点2 指向性收音,U12+ 已经不仅单单针对拍照,而是连录影也一起强化)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背面使用了 3D 水漾玻璃,但正面却使用了 Cold polished 技术,有效减少 1.2mm,解决因原本玻璃曲度无法过大,导致萤幕边框厚度增加的问题。
接下来看看正反面机构设计,背面配置了两颗不同功用的主镜头,分别为支援 OIS 光学防手震 HTC UltraPixel 1200 万画素广角相机,採用 41.4um 画素尺寸 f/1.75 光圈,与另一颗 1600 万画素望远相机1.0μm 画素尺寸f/2.6 光圈两倍光学镜头。
左侧配置了雷射对焦感应器、右侧为收音麦克风,至于双镜头下方则配置了补光灯,补光灯下方则为指纹辨识区。
萤幕正面上方则採用双镜头 800 万画素相机1.12μm 画素尺寸 f/2.0 光圈的设计,达到一机四镜头可使用的方式。
左侧三选二 SIM 卡插槽,支援 4G LTE 全频 4G+4G 双卡双待,VoLTE 与 VoWiFi 功能,也能支援 2TB Micro SD 卡扩充!
加上随机附赠的保护壳,可以看到有效避开背面各镜头/麦克风/感应器等装置,一体性相当高。好握,好用!
规格
处理器:Qualcomm Snapdragon 845 Mobile Platform
萤幕: 6 inch, Quad HD+ (2880 x 1440, 18:9, 537ppi) Super LCD 6,HDR 10 support,DCI-P3, sRGB
记忆体: 6GB RAM
储存空间: 64GB or 128GB storage (UFS 2.1),支援microSD 最大2TB
系统: Android 8.0 Oreo with HTC Sense
尺寸: 156.6 x 73.9 x 8.7-9.7mm(含相机高度)
重量: 188g
防水防尘: IP68
音效: HTC USonic主动降噪、HTC BoomSound Hi-Fi edition、Hi-Res Audio、aptX HD, LDAC
连接: USB 3.1 Gen 1, Type-C、BluetoothR 5.0
网路: Wi-FiR: 802.11 a/b/g/n/ac (2.4 & 5GHz) with MU-MIMO
通讯: 双卡双4G双通话、支援5CA and 4×4 MIMO、VoLTE and WiFi calling
电池: 3500mAh,支援QC3.0快速充电
后主镜头: 12MP wide-angle camera with HTC UltraPixel 4 (1.4μm pixel size, f/1.75)
‧ 16MP telephoto camera (1.0μm pixel size, f/2.6)
后副镜头
‧ Dual 8MP camera (1.12μm pixel size, f/2.0)
‧ Wide angle with 84° field of view
前镜头
‧ Full HD 1080p video recording
看到了以上的强大规格以及特点,第一部当然是拿起来先拍看看阿!这不就是本次试用重点吗?单手打造大师级影像、摄影鉅作!(可惜我不是大师,拍出来也不是鉅作)
HTC U12+ 先来拍照吧
透过内建相机软体界面,可以看到支援相当多拍摄方式,一般消费者最常使用应该就是拍照以及自拍。至于其他选项,无非是透过传统专业摄影方式,所做出适合手机且更简易的方式让消费者使用,当然,配合脚架下,的确是能做出相当多效果,缩时,慢动作录影,全景拍摄以及 4k 60fps高阶录影格式等方式,大致想的到的,U12+ 一次提供给你,不怕你来试,就怕一试成主顾。
在 Pro手动模式下,曝光也支援从 1/8000~32秒,以及各种对焦等方式,重点是能储存为 RAW 档格式,让喜爱摄影的捧油,透过 Adobe PhotoShop or LightRoom 完成高品质的摄影作品。
在自拍部份,不仅支援 AR,可增加个人动态表情,也有现在业界最夯的自拍后製模式,不管你要柔肤/肤色打亮/瘦脸以或是放大眼睛,都可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当然,若您喜爱真正的自己,也是可以将选项全部关闭!你就是你原来的样子,OK der。
不多说,拿起手机拍照去
在家里拍下第一张照片时,就让我惊讶到了!这白平衡,太神奇了吧!我家的地狱三头犬,竟然是原本的白,而不是黄的!
没错,以室内黄光来说,以往用的手机,每次拍完都必须重新调整白平衡,才能让白的才是真正的白,或许有人说这不符合现场所见,但是换一个角度想,如果这样的效果是你要的,那这手机拍照的自动白平衡效果,就是吸引你的第一步!
是的,这手机让我的眼睛亮了起来。你们终于变白了!
接下来尝试不同环境色温下的拍照表现,姑且不论细节或是曝光标準与否,单单颜色部份,已经让我讚叹不已!尤其自己为了输出还买了 Spyder 校色器校準自己的萤幕以及和沖洗店家磨合,单单这颜色已经让我省了不少事。
手机拍照讲究便利,以往拍摄车辆时,只带着常用的 Canon 5D2 + 24-105L,自从带 U12+,随手一拍,光线充足下,不逊于单眼的表现阿!或许全放的细节比不上感光元件较大的机器,但处理后的成效还算相当优异。Infiniti Q60好车,不买吗?
接下来到室内拍拍,依旧对于颜色感到满意
透过手机支援的 HDR,拍出来的效果反差不大,但也不会过于「HDR」,要知道很多 HDR后颜色跑了,看起来也很「刺眼」。
在手机能力允许下,能有 HDR效果,但看起来自然,是这只手机的优点。
马路上看板也拍看看
2倍光学变焦其实成像也不错,高处往下拍
室内黄色光线,也能拍出蕃茄牛肉麵的红,但不辣!
白天的效果,配合适当的 HDR,看的舒服。
傍晚的 HDR效果,色温维持的相当不错
室内黄光
室内黄光与室外光线一起
室内微光,宽容度不错,不会过曝或是丧失细节
刚好参加 Mio M733 机车行车记录器的说明会,刚好来试拍看看(M733很讚喔!)
在家拍拍烹调时的影像
水蜜桃,没有过度添加饱和,自然就是美
室内黄光下,自製蕃茄沙拉前菜
自製鸡肉香菜沙拉
傍晚迷人色温,蓝色加上室内黄光组合,透点紫!
自动白平衡真是厉害!近拍也有浅景深效果。
看到上述拍摄範例,其实对于 HTC U12+ 这支手机拍出来的效果来说,很接近自己的口味。当然,有人喜欢浓妆豔抹,有人喜欢清粥小菜,没有对错正确与否,就是习惯而已,这倒不需要特别强求别人要有一致的口味(环肥燕瘦,你要唐玄宗找个赵飞燕体态的爱妾,也是让他不爽而已),找到自己习惯的,那就是你爱的拍照手机(相机)。
接下来,看看 HTC U12+ 的硬体部份,瞧瞧评分是如何,这方面完全是硬体的效能测试,消费者爱看科学数据,厂商业乐于提供。
HTC U12+ 固定的评测软体
安兔兔,以及 AndroBench,符合 Qualcomm Snapdragon 845 的强大效能。参考即可,温度亦有影响。
CPU-Z 内部装置点检
界面上并没有特别的差异,电池 3500mAh,支援QC3.0快速充电,一般使用上也都相当足够,或许 845 拜其效能高,耗电量快,消费者可以自行参酌。
支援NFC, 使用Google Pay或是 NFC-SIM 功能都是没有问题,快速且方便。
支援 HTC USonic主动降噪,加上HTC BoomSound Hi-Fi edition等,觉得 HTC 真的是把「影音」播放或是录製做到相当好的程度,一开始接上HTC USonic 主动抗噪耳机,就觉得之前买的其他品牌耳机是不是有问题。提供的 App 可以让你客製化适合你自己的音效。
当然,适时优化手机,HTC也想到了,透过 HTC Sense Companion App, 适时将电力以及记忆体或是储存空间作到优化,延长手机使用寿命。算是尽忠职守的僕人,默默帮你打点一切。
而接下来要说的,便是本次重点之一:Edge Sense 2,透过挤压机身侧面做相对应动作,再加上电源以及音量按键的数位式感压,最后,再提供单手连点两下的新功能,让整个手机的使用经验中,不需用力,只须单手即可完成相当多动作。
许多网友反应按压灵敏度不够,HTC 日前再透过升级到 1.21.709.3 ,针对拍照以及握压的灵敏度进行改善,升级后,发觉果然有所进步,提昇消费者的使用经验!
简单来说,以往 HTC Edge Sense 仅单纯呼叫出 App转盘,让消费者选择欲使用的 App,而这次推出的 Edge Sense 2 不仅加上更多功能,还区分短握压以及长握压,各自驱动不同功能,更加上了单手连点两次机身侧面(可自动判断左右手),让使用者透过单手即可适当运作手机。
以下可设定短握压以及长握压的功能
无论长短握压,都可以独立设定不同功能,并且开启App后,还可以设定握压相对于 App可以使用的方式。可算是相当弹性且功能强大的一种操作方式。
并且可以设定个人使用的敏感度
另外,透过握持手势的设定,还可在一般人躺平看手机或是超过萤幕关闭时间,持续维持手机显示方向,以及避免误关手机萤幕,人性化考虑的相当全面且深入。
另外一个好用的地方,当设定点两下为进入单手模式,可将萤幕缩小为单手即可操作。之后手机完全只用单手即可完成操作。
对于萤幕而言,也提供相对的手势启动功能,也就是说,这支手机随时在感测使用者对它做了什幺动作,便能即时反应出使用者希望的功能。
强大阿!尤其是手指万能的人们,手指高度灵敏度算是相当好的输入装置。
另外,U12+ 萤幕支援HDR 10 support,DCI-P3, sRGB,让消费者可以看到更加多彩的画面,也可透过此处变更色温,使其贴近人眼舒适的颜色,保护眼睛。
这幺多好功能,的确是 HTC U12+的 slogon:坚持挑战无极限。
HTC U12+ 再来拍照,也顺便录影吧
前面说过,U12+ 不仅提昇拍照品质,另外录影部份也相当关注,尤其对于录影的画面流畅以及音效的坚持,录影提供最高规格 4k 60fps,音效部份支援 4 个收音麦克风 360 度 3D Audio 收音、96KHz,24-bit Hi-Res 高音质以及听觉焦点功能。听觉焦点2 也就是当您录影时将画面缩放时,距离画面越近,该聚焦地区收音越大。这的确是个相当不错且可使用的功能。
透过手动 Zoom In/Out 录一下南寮风车状态(画面缩放比较生硬)但画质相当好
再来试着透过 Auto Zoom In/Out 录一下玛利亚颱风过后的溪水湍急状态
接下来测试 HTC U12+ 夜拍能力,全部手持不用脚架,毕竟手机就是要方便,快速拍摄!
傍晚,新竹高铁,HDR全用 Auto判别
个人还相当满意此种画质和颜色
高铁内部的阿部宽大大
后方 6+ Plaza 广场
往上即为台铁六家站,拍摄画质透过 HDR表现还算自然
2倍光学变焦拍摄,画质其实有些鬆软,毕竟太暗拉高 ISO还是会有些物理极限在
内部一览
其实拍摄起来都还算称职
未开启 HDR
颜色以及反差控制的不错
玩具反斗城玻璃柜内
小姪子的瑜伽,小朋友动的快,得适当的拉高 ISO 提昇快门避免晃动。
即时的捕捉霎那间的笑容,应该也是每位父母的期待
木纹质感
翻拍墙上广告,U12+表现极佳
广角张力
可看出拍摄能力还原的相当好
超级乾,低光源下也能拍
新竹巨城中午顶光
U12+用来追焦也是小菜一碟。不过这位爸爸母汤阿,为了小孩,还是别超载又不带安全帽阿。
食物颜色
来到住家附近绕绕
傍晚的色温的确蓝的一塌糊涂
越来越满意 U12+拍照表现
商品陈列,质感不差阿
食物摆饰
颱风前夕的表现
南寮整修中一景
文青的最爱,星巴客
鱼跃龙门
世足的最后,竟然是法国与克罗埃西亚对决,又称法克大战!
全景一览
昂!昂!昂!
整体看来有质感
一个认真的男人,旁边一定有台爱车 XD
结语
试用了这几天,老实说,已经习惯用这手机来拍照以及录影,快!狠!準!颜色以及对焦出奇的好!
虽然没有内建原本 HTC 相簿,没有太多即时编辑影像功能,但这都可以透过安装第三方App解决,而习惯 Google 相簿后,其支援的编辑选项也大都能配合自己的习惯,顶多是曝光/对比调整,操作裁剪即可出图,其呈现的照片以及录影内容,大致上都能满意,尤其对于从没买过 HTC 手机的我来说,这支 U12+手机的确带给我很多惊喜与震撼,发觉手机竟然也能作到这种程度。讚阿!
美型水样玻璃外观,创新 Edge Sense 2 感应握压功能,让消费者透过「蹂躏」手机便可快速执行想要的功能,不用看着萤幕点选也能启动,是多幺方便的事。
音效的提昇,HTC USonic主动降噪,听觉焦点2 让音量提昇60%,聚焦33%。
而录影方面,四颗收音麦克风,透过360 度 3D Audio 全方位再加上听觉焦点2 指向性收音以及「Auto Zoom」自动缩放的功能,提供接近电影的运镜效果,让录影功能更强大,且支援 4k 60fps录影。不过要注意的是过热问题,日后若能顺利解决长时间录影,相信影像工作者有更好的利器可使用!
这幺强大的硬体以及创新功能,撇除政治因素来说,这支手机真的相当不错,值得喜爱摄影以及录影的朋友多多考量!
规格
处理器:Qualcomm Snapdragon 845 Mobile Platform
萤幕: 6 inch, Quad HD+ (2880 x 1440, 18:9, 537ppi) Super LCD 6,HDR 10 support,DCI-P3, sRGB
记忆体: 6GB RAM
储存空间: 64GB or 128GB storage (UFS 2.1),支援microSD 最大2TB
系统: Android 8.0 Oreo with HTC Sense
尺寸: 156.6 x 73.9 x 8.7-9.7mm(含相机高度)
重量: 188g
防水防尘: IP68
音效: HTC USonic主动降噪、HTC BoomSound Hi-Fi edition、Hi-Res Audio、aptX HD, LDAC
连接: USB 3.1 Gen 1, Type-C、BluetoothR 5.0
网路: Wi-FiR: 802.11 a/b/g/n/ac (2.4 & 5GHz) with MU-MIMO
通讯: 双卡双4G双通话、支援5CA and 4×4 MIMO、VoLTE and WiFi calling
电池: 3500mAh,支援QC3.0快速充电
后主镜头: 12MP wide-angle camera with HTC UltraPixel 4 (1.4μm pixel size, f/1.75)
‧ 16MP telephoto camera (1.0μm pixel size, f/2.6)
后副镜头
‧ Dual 8MP camera (1.12μm pixel size, f/2.0)
‧ Wide angle with 84° field of view
前镜头
‧ Full HD 1080p video recording
好机!值得推荐。
世界会因此有所改变!
以上为参加 Mobile01 活动:【抢先试用】挑战无极限《HTC U12+》单手打造大师级影像、摄影鉅作!
若您觉得写得不错也刚好有空, 请您不吝滑动一下滑鼠, 于文章下方按个讚, 救救写稿肝苦人!感谢您~
至于机器配置等等, 非在下可以置喙, 毕竟个人观点不同, 本文纯粹纪录, 仅供各位网友参考.
(chujy) 其他文章
=============
My blog : http://blog.xuite.net/chujy/blog